2011年2月27日 星期日

數位相機的原理

傳統的單眼相機感光的原理是透過底片藥膜的曝光度顯影,現代的數位相機的感光原理是感光元件是透過光轉換數據,所以感光元件將色光三原色RGB的數據是從0-255解析轉存為電子檔案格式,所以電子設備是透過0-255呈現影像的色相、飽和度、亮度,也就是說當沒有光線的時候RGB的數值是0,那麼如果RGB全部到255的時候就是白色。

如果同一張相片在不同的軟體上呈現有差異,那麼就是軟體的支援問題, nx2我沒用過所以不加討論, 但是LightRoom 的核心是PhotoShop獨立發展出來的色彩調整軟體, 我們在調整影像色彩時影像是由單一像素所組成,那麼也就是說銳利度的差異就不大嗎? No ! 這也是要回到色彩的論調, 影像是由像素的光點所組成, 也就是說色彩的對比會影像到影像在螢幕上的呈現, 白話一點就是不同的軟體呈現影像方式都會些微的不同。
接下來是螢幕,想要調整好的相片必須要有等級高的螢幕(舊式的CRT是一個經濟實惠的選擇),螢幕色彩校正,畢竟每一台螢幕會老化,入門型的液晶螢幕LCD是屬於背光型的螢幕,面板的背後是數支冷陰極燈管以及日本不肯放技術的背光膜技術,經由背燈、反光膜、將面板上的色彩透射出來,當這些環節發生冷陰極燈管老化,光的強不就會不足,如果在加上面板過度使用產生亮點、殘影與模糊的情況,那麼再怎麼調就是白搭,霧裡看花囉。

話說回來,如果使用高階一點的LED背光技術應該會亮麗許多,但我之前只拆過LCD所以對LCD會比較清楚。
接下來就是感光元件的差異CCD 與CMOS的差異,我之前相機的感光元件是採用CCD,相片的銳利度跟色彩都可以接受,看到了CMOS的相片以後,對於整體感覺上雜訊會偏多一點,不過我個人在選配相機時還是會比較偏愛CCD,但CCD的缺點是耗電越來越少相機採用,優點是每張圖像銳利度都足夠,寫入資料快,雜訊少,成本較高,而CMOS優點是省電成本較低,缺點是銳利度稍微不足,寫入資料稍慢,雜訊較多,但是自從CANON 300D的成功讓市場的導向轉到CMOS,這也說明市場導向會直接影響產品的壽命。
最後當然就是操作相機的玩家了,在拍照前是否有對白、測光呢?當你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,是手調還是用全自動呢?其實玩久了你就會知道食指跟姆指可以調的東西很多。
常會聽說有人數位相機玩了一段時間之後又跑會去玩底片機,那是因為色彩的不確定性偏高,所以如果專業級的玩家當然就會考量很多技術的問題,但是如果只是一般玩家,只要色彩調的漂亮不脫焦就是一張好照片囉。反正就是各持所需喜歡就好。
參考文獻
[1]http://www.wikipedia.tw/ RGB
[2]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jxgeDzKQFRk.WmJHg6gZKJPeX6pt5g--/article?mid=2623
[3]http://taiwan-photoschool.com/new_page_122.htm